痠痛慢慢說 林醫師疼痛修復 WFU

網站頁籤

2025年8月11日 星期一

每次 30 秒,讓你脖子不痠、精神更好

 

每次 30 秒,讓你脖子不痠、精神更好

  「用 3 招 + 30 秒,測出你是不是烏龜脖候選人。」


你知道嗎?有一種姿勢,會悄悄偷走你的專注力、讓你更容易累,甚至記憶力下降。
更可怕的是,很多人根本沒意識到自己每天都在做。


我回家嚇了一跳

前幾天放假回家,剛進客廳就被眼前的畫面嚇到:
爸爸滑手機、媽媽看電視、老婆玩平板——
一半的人脖子都往前伸,像在比誰的「烏龜脖」更長。

我忍不住笑著說:「你們是在比長頸鹿嗎?」
但身為醫師,我心裡卻有點緊張——因為我知道,這可不是單純的「不好看」。


烏龜脖的代價

醫學上叫「頭部前傾姿勢(FHP)」,它會:

  • 壓迫頸椎與神經,讓腦部血流變少 

  • 影響專注下降、容易疲倦、記憶變差 

  • 症狀:肩頸緊、頭痛、手麻、睡不好 


你的烏龜脖指數有多高?

✅ 長輩看電視、煮飯切菜時低頭
✅ 媽媽滑 LINE、看食譜時手放低
✅ 上班族盯電腦、開會記筆記
✅ 學生用平板寫作業、看書頭往前伸

中兩項以上,你就是候選人。


每次 30 秒,逆轉烏龜脖

  1. 縮下巴:挺胸、下巴輕輕往後收,脖子回到肩膀正上方

  2. 抬視線:螢幕或書本抬到眼睛高度

  3. 肩胛:想像自己在背後夾一張紙


想像一下

如果今天開始,你抬頭挺胸、脖子回正——
開會更專注、看起來更有精神,甚至拍照多了幾分自信。
「小改變,帶來大不同。」


📌 今天就試試看

花 30 秒做一次「縮下巴+抬視線+夾肩胛」,感受呼吸變深、腦袋更清醒。
把這篇收藏起來,也提醒你的「烏龜隊友」一起測。


📚 參考文獻與專家觀點

  1. Breig A, et al. J Neurosurg. 1966;25(1):45-56.

    • 1960 年代的經典研究指出,頸椎前彎消失會造成脊髓被拉長 5–7 公分,牽扯腦膜與腦幹,影響呼吸、心跳等重要中樞功能。

  2. Katz EA, et al. Brain Circ. 2019;5(1):19-26.

    • 影像研究顯示,當頸椎曲度恢復正常時,腦部動脈的截面積與影像亮度立即增加,代表腦部血流量可即時改善。


痠痛慢慢說|林醫師疼痛修復
說通你的痛,修復更輕鬆——神經外科醫師陪你走

2023年3月23日 星期四

驚險的一夜:烏坵離島醫療支援的故事

 作者:林孟楫






沒有加護病房遇上加護重症病人


7號晚間如往常在醫務所看診時來了一個病人,主訴「醫生~我沒辦法呼吸,我吸不到空氣!」
臨床專業判斷讓我瞬間警覺並進入備戰狀態,病情可能沒有這麼單純!

身處離島中的離島在有限資源下,立即做了心電圖、胸部X光和基本的抽血檢驗,果然,我最擔心的事情還是發生了,初判病患疑似「心肌梗塞合併肺水腫」以及「糖尿病惡化造成酮症酸中毒」(血糖飆高到五百多)!!

這如果在台灣,病患是要進加護病房立即接受治療。眾所皆知,離島資源有限,眼前我們只能用野戰醫務所最基本的醫療資源組成臨時加護病房穩定病人病情,而我們醫務所同仁一刻不敢鬆懈,皆自願留夜守護。

半夜病人一度心跳飆到150多下、狂冒冷汗並且很喘地對我說「醫生~我怎麼都呼吸不到空氣!」但其實病人臉上已經戴著最高濃度的氧氣面罩,這在台灣醫院通常要立即進行氣管內插管治療的程度⋯由此可知我當下心情多緊繃!

幸好,在島上的藥物治療下,病人病情逐漸改善,心跳降到100下左右⋯⋯。我跟島上唯一的護理師以及醫務所同仁就這樣輪流守在病人身旁一整晚,徹夜未眠直到天亮聽到達達達的直升機聲,讓空勤總隊順利把病患後送回台灣童綜合醫院,立即送進加護病房做進一步的治療,但我們仍追尋著後續治療狀況,直到聽到童綜合醫院傳來病患手術順利的訊息,我懸了一天一夜的心才真正放下。


2023年3月11日 星期六

【一個連病人奶奶她到現在也不知道的秘密】


作者:林孟楫

先前的手術病患中,有一位約88歲的奶奶,趁著週末來分享一下她的故事!




故事是這樣開始的...


奶奶說她在過年前跌倒後,因為背痛一直在別間診所治療,但還是一直痛,只能不斷吃止痛藥,重點是「整日只能躺著臥床,不太能起身或行走 」,這樣的日子從過年開始到現在已經一個月!太折磨人了啦,當下就決心我一定要找出痛源,替奶奶結束這個惡夢~  

我再詳細詢問奶奶一些病況細節後,初步照X光發現奶奶的胸椎腰椎有二處骨折變形,但是真正讓奶奶痛到無法起身的,經過核磁共振(MRI)檢查後,我評估其實只有一處!


這樣的惡夢該如何結束?


我再詳細詢問奶奶一些病況細節後,初步照X光發現奶奶的胸椎腰椎有二處骨折變形,但是真正讓奶奶痛到無法起身的,經過核磁共振(MRI)檢查後,我評估其實只有一處!

跟奶奶家人討論病情後 ,建議幫奶奶用「椎體成型手術」治療,俗稱「灌漿」或「灌骨水泥」,是我很拿手的術式。這需進手術房,用X光精準定位,把2根細細的骨針 穿刺進入骨折的椎體後,將骨水泥灌進椎體,期間還要閃過重要的神經,才不會讓病人留下其他後遺症。


龍骨動刀,當天就能下床?


手術後隔天一早查房,發現術前一直躺在床上的奶奶,竟然已經自己坐在椅子上在跟家人聊天,露出許久不見的笑容!想當然爾,當天就可以出院回家啦!

奶奶出院翌日,家屬傳來一段奶奶自己走路去逛街洗髮的影片跟我分享,從只能坐輪椅進我的診間,到安排檢查、開刀住院、出院、恢復生活,只有短短幾天!看到奶奶恢復健康,我心情也好到在走廊2步併作1步跳著走路   (這是內心小劇場,其實我還是很正經的在走路 )


所以,腰痛背痛,千萬不要再忍!


這是一位高齡88歲奶奶的脊椎手術故事,術後身體的恢復,真的非常快!願奶奶健康快樂生活更加闊彩。

至於連奶奶都不知道的秘密到底是什麼呢?大家可以猜猜看,答案在下面的照片裡喔~







2023年3月4日 星期六

病人的快樂,就是我的快樂!

 作者:林孟楫






某日看完診發現訊息如雪片般飛來...


原來如此呀‼️(照片截圖來自病患家屬臉書的熱情推薦😊
嘿嘿~突然想到,其實有一個,奶奶跟家屬們到今日都還不知道的秘密下週跟大家揭曉🤫















※本部落格文章及照片都經過病人同意放置分享





2023年2月11日 星期六

用一公分的傷口清除脊椎骨刺

 作者:林孟楫





打破傳統手術的困境:【脊椎微創內視鏡】


先說結論:『脊椎微創內視鏡』是微創手術中傷口最小、恢復最快的手術之一。

適合病症:椎間盤突出脊椎疾病患者。

最常拒絕手術治療的主因是「手術風險」的不確定性及大面積傷口,令脊椎疾病患者寧願吃止痛藥,強忍不適,也不願就醫的原因!


最近剛好又遇到這樣的案例



該病患腰痛、坐骨神經痛已痛到了再也忍受不了的境界,所以緊急前往本院急診室就醫,在急診室內打了二劑止痛針無效後,急診醫師轉介交由我處理,判斷為椎間盤突出!因為已處理過了很多類似的病例,所以處理起來特別自信! 




病患經過脊椎微創內視鏡手術後隔天,馬上可以下床活動,無需任何輔具,恢復之快速就是它的最大優點,該病患再觀察一天就可以馬上出院回家囉!


龍骨動刀,不再害怕!


脊椎微創內視鏡把傳統手術的劣勢轉化為了優勢,進而大大降低手術風險及復原時間,更大幅提升手術安全性!

但相對的,這樣的手術就更考驗執刀醫師的手術精細度及技巧。很開心替病患找回正常生活,病患的順利恢復是我們脊椎微創的路上最大動力!






2023年1月14日 星期六

患者術後恢復順利,就是身為一個外科醫生最大的成就感!

作者:林孟楫





醫療也是一種選擇! 


一位和藹可親約60幾歲患者走進診間,主訴她經常腰酸、走太久左腳會酸麻無力,經過系列的檢查,發現是「腰椎滑脫併椎管狹窄及神經壓迫」

〝患者因為還需照顧生病的老公,所以不想開刀動手術!〞

但因為患者已經到神經壓迫較嚴重的病程,不開刀治療其實效果有限,因此我們詳細說明討論後,使用神經阻斷的方式先幫她解決生活上的疼痛感,這樣治療方式雖會改善,但如初步所預期的,效果有限。  



同理心溝通,協助彼此達成共識


門診回診追蹤時,再次詳細跟患者及家屬解釋病情,並且說明「傳統腰椎手術」Vs「微創腰椎手術」的差異,他們決定選擇「微創腰椎手術」

一直很害怕手術的患者到手術前ㄧ刻,還語重心長的說:「林醫師,我很信任你,你要好好幫我手術,把我的腰椎處理好,不要讓我失望喔!」

術後隔天,看著患者順利下床活動,如預期的恢復良好,我內心也很激昂,深情款款的說「我有把你的腰椎處理的好好的,沒讓你失望喔!」

第三天,患者就覺得待在醫院沒事做很無聊,想出院了~這真是另外一種對我的手術肯定和支持阿!!!!!




醫療自主的選擇權


其實臨床醫師的心情幾乎是懸在患者身上的,每天隨著患者的病情起伏而波動,雖然一開始患者的選擇即可預知效果不顯著但沒關係,醫療本來就是一種選擇,法律都考慮情理法了,醫療也漸走向情先、再理、後醫!

我能做的就是詳盡告知患者你有什麼樣的選擇,而當你選擇了,我就是把這樣的治療做到最好!
病患的支持永遠是對我們最大的鼓勵!


2022年10月15日 星期六

使用手機不離身你已經得了簡訊頸,你還不知道嗎!

作者:林孟楫





3C症候群


 40-50歲的患者,日常3C產品不離身,數個月後開始出現手麻、肩膀痠痛,原以為是工作太累太認真!經中醫推拿、物理治療都不見改善,不停服用止痛藥,輾轉到神經外科門診求診。

👨🏻‍⚕️長時間的使用手機及平板錯誤姿勢,脖子使用不當,導致頸椎不堪負荷,急速老化,臨床反應症狀開始出現脖子酸、僵硬感、肩頸酸痛、手臂手指刺痛或麻木感等問題,經診斷為頸椎退化

「精密超音波導引脊椎增生療法」治療,及衛教正確姿勢後,患者頸部痠痛感已大幅減輕,VAS(疼痛指數)從7分降到1分,手臂到手指的麻痛感及側邊頭痛皆已消失,已停止服用止痛藥。


【 四個小技巧,預防頸椎退化 


✅將手機拿高,手機上緣約與鼻子同高,手機與視線成垂直,避免頭部前傾或後仰
✅坐著時,頭部靠著椅背作支撐,若椅背不夠高可支撐靠在桌面上,縮下巴
✅站著時,讓下巴往回縮,縮雙下巴(既美觀又健康)  
✅躺著時,平躺,不折脖,頸部和手臂不懸空,可在頸後以及手臂下墊枕頭


⏰提醒大家,若本身已有症狀肩頸酸痛或手麻腳麻,記得每三個月到半年定期追蹤,若突然變僵硬無法平穩拿起馬克杯等情形,一定要立即檢查以免錯過黃金治療期。